魂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文学网rrwx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却说黛玉并未将林珏所言放在心上,钟嬷嬷听了却起了做媒的念头。恪靖郡王和黛玉都算是她用心看护长大的,如今郡王还时常惦记着她,黛玉对她也是当半个长辈待的。恰又因甄贵太妃从中作梗,恪靖郡王的婚事一波三折,总没能定下来,钟嬷嬷十分挂心;黛玉因幼年丧母,母族贾家又是那样,内宅中也没个可靠的长辈夫人为她谋划,钟嬷嬷也担着忧。两边都是好孩子,又都有些难处,凑到一起不正是一门好亲?
钟嬷嬷这样想着,便趁郡王府接她去做客之际,将这主意同恪靖郡王的心腹太监王太监悄悄说了,又嘱咐道:“你只不经意间跟王爷暗示几句,那甄贵太妃跟咱们王爷过不去,鸡蛋里挑骨头,说人家小姐的不是,那些人家都敢怒不敢言。我们家大人可不是这样,他最看重姑娘,必容不得那些混话,况且大人眼见得要荣升内阁了,只怕甄贵太妃也不敢挑我们家姑娘,王爷的婚事可不就成了?”
那王太监听了这话,忙点头赞好。他们这些人都是依附恪靖郡王的,王爷好了,他们才能好,故也都盼着自家王爷结一门好亲。今得了钟嬷嬷这话,便忙瞅准时机说了出来。恪靖听了,不置可否,王太监便急道:“王爷总是要娶妻的,难道甄贵太妃在一日,咱们就一日不说亲不成?她终日养尊处优的,万一再活个十年二十年,王爷可怎生是好?”
恪靖并非不曾意动,他想的更多一些。原本太后都是从三品以下官宦人家为他挑选亲事,这是得了夺嫡之乱的教训,不肯令他们几个王爷结姻重臣,乐善郡王的未婚妻也只是四品大理寺少卿的女儿。恪靖倒不觉太后无理,这也是应有之义,况且太子比他们几个皇弟年龄还大,他们想皇位做什么?再说还有忠顺王这个例子在前头。故太后给他说什么亲事,他都答应,也不管是谁家,只一门心思给皇帝哥办差。这会子王太监提起林家,他虽觉林家扛得住甄贵太妃,又恐怕太后那里过不去,一时十分踌躇。
另一个踌躇的便是北静郡王水溶,他比恪靖王还大一岁,如今婚事也没着落。他又与恪靖不同,人家是皇帝的亲弟弟,颇得重用,水溶却是有心上进,苦无机会。因此近几年只得串联各家老亲,得了个“贤王”的名声,却不知这样招了皇帝的眼,还想着用亲事结一门助力。听说林如海要择婿,他便心热起来,同北静王太妃商议请人去提亲。
北静王太妃因与贾家相熟,颇听过王夫人几句歪话,因犹疑道:“林家虽然官高,只是林姑娘到底幼年丧母,往日看着虽好,内里心性如何可说不好。况且林家一向子嗣稀少,怕于生育有碍也未可知。”
水溶听了便驳她道:“内里心性如何也不必在意,面上过得去也就罢了,她再不好,总不能跌了林大人的面子。若说子嗣,大不了纳两个侧妃,正可再结两门姻亲。”
太妃只道:“这样一来,不像结亲,倒像结仇了。素日听闻林大人是极宠女儿的,与其得罪他,倒不如不结这门亲事了。”
水溶听说也觉有理,可又不舍这门好亲,到底央着太妃点头答应提亲。北静王太妃一向耳根子软,老北静王在时只听老王爷的话,老王去了便只听水溶的话,此时听水溶如此说,虽仍觉不妥当,却也打发人去请官媒,打听林家的情形,预备上门提亲。
水溶这般谋划,林如海却是从不曾考虑他的,连恪靖也不曾考虑。见过当年诸皇子夺位相继获罪,林如海怎肯让女儿结姻帝室?若说皇子,二皇子、三皇子都适龄且尚未说亲,林如海平日里却恨不得绕着他们走。北静王虽非皇族,却失于钻营,林如海自然也不喜。
林如海虽说要将黛玉嫁出去,到择婿时却又忍不住挑三拣四起来。他自己心里盘算着,皇族是绝不行的,贫寒人家也怕黛玉受苦,便只往素日相熟的官宦人家里想去。家里长辈纳妾多的不行,家风不正;家里人口太多的也不行,不好相处;家里没有文名的也不行,配不上黛玉。故挑来挑去,也只筛选出了几家看得过眼的。
这几家里头却也有不足之处,譬如说林珏的师兄赵承岳,虽然其父工部侍郎赵大人官声清正,其母柳夫人又是贾敏故友,他本人却稍嫌跳脱;再譬如说大理寺沈大人之子沈善容,既与林家是世交,自己也有才华,林如海却因他有夸赞家中丫鬟的诗句流出来,怕他与丫鬟有情。如此这般,竟挑不出一个好的,林如海不免又愁起来。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