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(第1/1页)
温谈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文学网rrwx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刘少连的死讯传到了**邱小华那里,他自责中夹带着遗憾,平静地自言自语:“我没有监督管理好干部,他为什么就要一条胡同走到黑呢?”
刘少连的死,同样给钟祥云带来了苦恼和压力,社会上都在议论是钟祥云把他逼上了绝**。有人说如果钟祥云来高云不搞所谓的“整治”,那些隐藏深久的问题根本不会暴露出来。也有人说,刘少连留下了一份遗书,白纸黑字透露了他对钟祥云的强烈不满。在地方民间网站,还公开发帖说:“刘少连是有魄力的官员,是相对廉洁的官员,他为高云做了那么多事,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的道理?要这样清算的话,全国的书记县长哪个没有问题?比刘少连更贪的官员大有人在,一个乡一个局甚至一个股长手中有权也会大捞一把!”
帖子一出,跟帖的网民们纷纷发表意见:“目前有一个说法,把全国的书记县长统统抓来杀了,可能会有冤案,隔一个杀一个,肯定有漏网之鱼。看你当官有没有命,八字正不正!”
“政治的牺牲品!”
“斗争的需要!”
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!”
“悲哀!”
在县医院上班的李佳照,同事们也似乎把她当着另类相看。钟祥云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,执政为民是这样的艰难。他清楚,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受到冲击,受到影响,大都不会去袖手旁观,置若罔闻,他会挖空心思与你拼命。廖东东利益链的断层,自然触及了某些人,刘少连政治上的余党盟友,岂有罢休之理!童万意是刘少连一手提拔起来的副县长,他没有在乡下干过,书记、乡镇长更没有沾过边,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在县城履职,在城建局当局长时,他对刘少连言听计从,叫他打鸡他绝对不去撵狗,叫他走东他绝对不会走西,很乖的一个干部,以至于在市政建设领域乱象四起,彼此之间利益相依。在刘少连的运作下,童万意“突破重围”,出奇制胜地当选了副县长,分管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。只是后来,钟祥云来了,看到种种迹象,在调整领导分工时,把童副县长调整为分管农林水。钟祥云的“一套”,童副县长接受不了,对他有意见,甚至在背后说他的坏话。刘少连一死,他找到时机出气,用若干“网名”煽动发帖,给钟祥云施压,以达到“精神摧垮”钟祥云之目的。看到帖子,县委王**也幸灾乐祸起来,他还在记恨着钟祥云在关键时候没有拉他一把,常委会上咋咋乎乎,人云亦云,以至于他的“亲信”王民没有如愿以偿“上去”,让他大跌眼镜,没有面子。这样,王**也露一手、来一招,跟着帖子攻击起钟祥云。
“真是有恃无恐,和尚打伞无法无天!”秘书小陈将这些帖子打印出来,摆在钟祥云办公桌前,气愤地说,“钟书记,我看不能这样一忍再忍了,您得采取措施,查查这些小人,压压他们的嚣张和气势。”
钟祥云呷了一口菊花茶,淡然一笑:“小陈啊,你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,现在啊,言论自由,尤其是网上言论更是自由了,如野马脱缰,不可收拾。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为网上言论所吓倒所左右。”
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更多的蕴义是让老百姓过上**舒适的日子。高云百姓的舒适日子,靠的是各级组织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引导,祸福一步之遥。
土木乡的“科技园”搞得很成功,辐射面广,几乎村村组组都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,家家户户有了致富项目,收入可观。
这些天来,钟祥云隔三差五在乡镇、街道和社区转悠,还看到他在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跟前问这问那,然后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……
没隔多久,钟祥云在每一个行政村制定计划,定期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培训,重点把那些走出村子、文化程度高、在城里务工谋生的青壮年召回村里学习培训。
“他这是怎么了?”老表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一般来说,官员,尤其是一把手都喜欢急功近利,搞所谓的政绩工程,牺牲千秋利益,破坏自然规律,大搞土地开发和市政建设,一来可以官商勾结坐收渔利;二来可以体现能力冒出政绩。名利双收,一箭双雕。可钟祥云却没有这样做,他来高云一年多了,不仅没有在县城周围划土圈地,而且还重点清理整治非法建筑……
钟祥云在一次全县领导干部会上满脸愁容、忧心忡忡地说:“我来高云县绝对不搞急功近利、惊天动地之事,专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小事。我担忧一个问题,在高云县(当然是全国现象),城市人口不断增多,负荷超重超大,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压力和困难。农村却是另一景象,萧条凄凉,处处只见空心村,青壮进城吃粮,留下妇孺种粮,导致粮价上涨,影响粮食安全。”接着,钟祥云又列举实例,将他这些日子在农村调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与会同志解读。
“比如,在上寨村,总人口2056人,目前村里仅留下600人,主要是老人、妇女和小孩,种地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,60岁的居多,而且种地只是为了口粮,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……”
大批农民工进城后,由粮食生产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,依靠老弱妇孺支撑种植业,城乡能成为一体化吗?统筹城乡发展岂不是纸上谈兵?在**的“点拨”下,人们开始琢磨“城市繁荣”背后的忧患。导致青壮劳力进城吃粮,留下妇孺种粮的根本原因是到处城镇化高潮迭起的**,是这些劳力认为进城打工更划算,种田难致富。
“高云的最大发展就是农村的发展;高云最大的安全稳定就是农村的安全稳定!”把握了县情,钟祥云大刀阔斧,该出手时就出手了。他要把农村的“根”留住,把农民的“根”留住,让农村更稳定更繁荣;让农民更自信更富有。
从此以后,人们才深刻理解了钟书记的良苦用心。为了城乡一体化,为了粮食安全,为了不让城区周围的土地以“城镇化”、“工业化”的名义蚕食,他下狠心抓好“三农”工作。针对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,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,不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,劳动力素质下降这一现象,钟祥云以土木乡的“科技园”为示范为蓝本,采取措施,果断决策,召凤返巢,全面系统培训农民,用新知识、新技术武装农民,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致富能力,使他们潜心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。
不久,高云每个行政村相继建立了“科技园”,全部由地地道道的青壮年农民牵头合办,辐射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。
高云致富农民,繁荣农村的做法与成效被《农民日报》的记者嗅觉到了,记者马不停蹄深入采访,并很快在报上发表了《农村繁荣稳定的一个“蓝本”》的长篇通讯,通讯加了编者按并配有一千多字的评论员文章:
什么叫科学发展观?什么叫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?革命老区高云县的执政理念、工作实践给了我们最响亮的答案,给了我们最具借鉴参考的示范蓝本。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,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,其意义深远而伟大,我们能不能去实践去做到,关键看人的因素,看党员干部的行动,看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向和决策能力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人口多耕地少,八成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,农村的荣辱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,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,因此,农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然而,由于利益的**和驱使,在我们干部中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中,缺乏远大目光,没有气度,心浮气躁,迫不及待地选择、大干那些违背意愿、违背规律,看得见、摸得着,顾眼前的事,风光一现,讨好上级,这样沽名钓誉博取好处,得到提拔重用,但最终贻误事业,留下千古骂名,成为众矢之的。发展是我们国家长期战略任务,是经济和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,是事业兴旺发达的第一要务。没有发展,一切皆成空话。发展,不是盲人骑瞎马,要联系实际、把握情况、考虑长远,要把人民的愿望与国情、省情、县情、镇情、村情有机结合起来,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,多做管长远打基础惠民心的事,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夯基础、铺大道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全国各地掀起了强势猛进的发展热潮,工业化、城镇化的浪潮不断涌起,处处只见划土圈地、大搞所谓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场景,掠夺了有限的资源,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富,繁荣的背后留下了几多沧桑和悲凉。在农村,大批劳力弃田抛荒涌向城市,大批农田没人耕种,留下老弱妇幼“把守”,导致青壮进城吃粮,留下妇孺种粮,给粮食生产带来隐患,粮食安全问题令人担忧。这样的发展是逆向的,是与国情和人民意愿相悖的,是科学发展观的“对手”和“死敌”。高云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,**钟祥云有独到的执政思**,有把握县情、科学决策、大胆尝试的雄才战略,他不随波逐流,更不人云亦云,一哄而起,而是把科学发展观与县情联系起来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……高云给了我们统筹城乡发展、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最佳蓝本,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……
长篇通讯在《农民日报》一登,新华社迅即以通稿形式向全国播发。高云成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典范、一面旗帜,前来参观取经的“考察团”络绎不绝。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