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(第1/1页)
温谈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文学网rrwx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林子南人很清瘦,穿着朴素,头发稀疏,一双突鼓的眼睛一年四季总是充满着红红的血丝,从没有清白过,看上去好像给人疲倦之感,长期没有睡好觉似的。一米八的个子显得背有点微驼,体重却不足60公斤,不认识他的人,总以为他是一个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作田老表,根本想象不到他这个人是响彻大江南北的“名人”。林子南大约接近花甲的人,但他的工作履历表却显得“年轻”许多。那年,在“乡办干部”转干时,档案由自己填写,他为了能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和发展,有意改动年龄,将40岁变成30岁。这样一来,林子南“木已成舟”地成了年轻的省招聘干部,捞取了很多好处。先是民政所的一般民政助理,到后来的民政所副所长,不久就转为民政所所长。因为他非常有心机,善于走后门拉关系,加上又有“荣誉”的光环,林子南竟鬼使神差地被组织提名任命为林山镇副镇长兼民政所长。在提名选举中,他有惊无险,刚刚超半数当选。林子南自己也虚惊一场,自言自语:如果不是年龄倒退十年,这个副镇长的乌纱帽是不会落在自己头上的。
林子南当上副镇长后,有人告起了状。有反映他的年龄是假的,有反映他在民政所长职任上以权谋私、徇私枉法的,有反映他的先进典型是花钱买来的等等,不一而足,问题堆堆。这些举报材料到了领导和相关部门手里都石沉大海,音讯全无。不久,林山镇的**因“出典型”有功,提拔重用。后来,只要上面下来先进典型的指标,林子南成了“万能胶”,一报即准。什么星级基层干部、模范标兵、道德楷模、助残助弱英雄,国家级的、省级的、市级的、县级的、部门级的,都囊括其中,非他莫属。
熠熠生辉的光环,令林子南陶醉,带来的实惠难以想象。儿子没有工作,上面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,被安排进了县里的事业单位;老婆长期在镇政府干临时工,省民政厅长下来调研后发现了,对着陪同的县镇领导和部门领导说,我深受感动,内心愧疚啊,对不起基层的同志。什么叫默默无闻?什么叫敢于奉献?什么叫耐得住寂寞?我认为,答案就在我们身边,林子南同志给了我们全部的诠释。他就是新时期活雷锋的典范,是我们民政干部的骄傲。结果,林嫂也被组织关注起来,没有一点儿文化的她破格聘干,还安排在县保育院工作。
林山镇的老百姓说,林子南表面看过去傻里傻气的,其实他是大智若愚,比常人更有心机谋事,尤其是谋个人的事。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,用在林子南身上,是再也恰当不过了。当地人,尤其是那些困难户,既怕他、又依赖于他,但更多是恨他,求他办事,总得叩头烧香。天龙村村民方群生因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,靠拐杖走**,妻子右眼先天性残障。夫妻俩一个瘸子,一个瞎子,加上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,生活过得窘迫。针对这样残弱的家庭,林子南灵机一动,计上心来,三天两头走进方群生家里,嘘寒问暖,还口口声声说要给他办理低保和助残优抚,乐得方群生连声道谢。在林子南的面授机宜下,方群生来到县委报道组和县电视台,恳求记者宣传报道林子南最近工作动态,方群生滔滔不绝向记者们提供了他“亲民为民富民”的点点滴滴,说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。
世界上嗅觉最灵敏的一定是记者,听方群生这么一说,记者们认为这确实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。老先进新鲜事,加上当前西江各地正在开展“亲民为民富民”活动,新闻的时代背景丰富,事迹又较感人。于是记者蜂拥而至,把林子南抬捧得无以比拟。有一次,西江电视台根据cctv联播组的需要,向高云电视台记者约稿,要求策应一个“人民公仆为人民”的典型,指定记者对林子南进行报道。记者闻风而动,迅速赶到林山镇,面对面与林子南进行了商量沟通。为了做到画面的真实可信,再现主人公的感人事迹,记者要求林子南再次走家串户为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。
记者说:“你花点钱,去街上买些肉、称些鱼,每家每户包些红包,送给那些走访慰问的困难群众!”
林子南犹豫不决,对近来不间断的采访报道已经弄得身心疲惫了,有了厌倦思想。何况那些困难户在不久前已经从民政所里得到了好处。如果又要送,就得自掏腰包赔本进去。最后,在记者的“威逼”下,林子南考虑到日后还要“仰仗”媒体扬名,不得不按照记者的意图,配合工作,顺利的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。
为了上电视图虚荣,林子南花了一千多元钱。他家的生活不比村里的其他人家好。待记者撤走,林子南又逐家逐户去上门,将送给他们的“慰问品”、“慰问金”收回,伤了困难群众的自尊心,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。大家都说,林子南世上难找,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。更为恼火的是,方群生为了“游说”林子南,不仅耗尽了时间,而且还垫付了一笔盘缠。后来,林子南给他办理了残疾优抚,待真正发证时,他却有意“刁难”,迟迟留在自己手中,看看方群生有无表示。结果,方群生不知所以然,还是没有向其“进贡”,最终上面下来了“优抚金”,方群生却没能领取,都是林子南假冒其名占为己有了。还有不少优抚对象去咨询政策,领取优抚金,林子南都爱理不理,放风要他们请客喝酒方甘罢休。天长日久,群众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,联名写信向上级反映,但都是鸡蛋碰石头,奈何不了。“他们这是官官相护!”群众对此失去了信心。
“林子南无情,我方群生就会无义!”方群生鼓起了勇气,下决心与林子南‘决战’到底。他撑着拐杖,递着诉状,进机关找领导,要求上级组织追究林子南的贪占行为,给社会一个公平。
县纪委受理了方群生的控告,组织人员下去调查。
也许是林子南闻到了被调查的风声,及时向县民政局长、镇**“求救”。林子南是老典型,是旗帜,他出事必然会引起一场不小的地震,对主管部门和镇政府都大为不利。于是,主管部门和镇里向他面授权宜,指点迷津。
调查组在林山镇调查多日,今天约见林子南本人谈话。
面对黑脸包公似的纪委干部,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浓罩着这个不足5平米的“斗室”。林子南心里恐慌,脆弱有加,心脏怦怦跳个不停,像是大难临头。
一名戴着近视眼镜的年轻调查组成员按照谈话的方式内容,板起脸孔,威严有加,说:“我们是纪委调查组的,今天,受组织委托,找你谈话,调查一些涉及民政工作的问题,请你务必支持、配合、理解。”
林子南瞪着眼睛,呆若木鸡,一言未发。
调查组成员见他未有反应,也许是一种恐惧,也不当着一回要紧的事,接着又说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林子南又是表情全无,一言不发,眼睛直直地注视着阴森森的墙壁。
“我问你呢!你叫什么名字?”年轻的“眼镜”再次重复着。
又是一声不吭,“眼镜”来了脾气,用手在桌上重重地敲了几下,一字一句、口气缓慢,其实这是对林子南强烈不满的语气。“眼镜”说:“我们问你话,你没反应吗?这是对组织的对抗,对办案人员的不尊重,你这样以默不吭声对待我们,是要吃大亏、负责任的。”
另一名年岁稍大,名叫包达的调查人员接着说:“林子南啊林子南,你不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,自以为是。你虽然是我们县里的头号先进人物,有着全国的荣誉和光环,但在党纪国法面前,你应该知道人人平等的道理。我们对你调查,是实事求是的,必须澄清事非,辨别真假,如果是诬告冤枉,我们一定给你一个说法为你维护正义;如果真的犯了事,你知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吗?届时,谁都无法袒护你。”
包达是县纪委的一名主管党风廉正建设的**,也是林子南一案调查组的组长。话说到这个份上,林子南还是那幅“傻相”,令包达恼羞成怒。他接着又说:“群众反映,你把民政优抚专项资金挪用、送礼、赌博,这话怎么解释?”
无语。
“在为困难群众办理优抚项目时,你假冒他人姓名占为己有,克扣资金,是有这么回事吗?”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