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李贽:“异端”思想,剽悍狂人 (第1/1页)
高松元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文学网rrwx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明朝有个性的文人是非常多的,上篇写的徐渭算一个,这篇写的李贽更是个性十足的剽悍狂人。说到文人的非正常死亡,李贽算是文人中死得比较传奇的。他入狱后,就准备死了。苦于监狱看得紧,找不到自杀的工具。这一天,机会终于来了,剃头师傅帮他剃头,剃完头后,趁剃头师傅转身的一刹那,李贽迅速夺取师傅的剃头刀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。顿时,热血四溅。不过,他毕竟太老了,已经75岁,或者剃头刀多少天没有磨了,根本不是那么快,未一刀致命的李贽拖延了两天,才最终凄惨死去。
(一)明朝有个性的文人是非常多的,上篇写的徐渭算一个,这篇写的李贽更是个性十足的剽悍狂人。说到文人的非正常死亡,李贽算是文人中死得比较传奇的。他入狱后,就准备死了。苦于监狱看得紧,找不到自杀的工具。这一天,机会终于来了,剃头师傅帮他剃头,剃完头后,趁剃头师傅转身的一刹那,李贽迅速夺取师傅的剃头刀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。顿时,热血四溅。不过,他毕竟太老了,已经75岁,或者剃头刀多少天没有磨了,根本不是那么快,未一刀致命的李贽拖延了两天,才最终凄惨死去。他选择自杀并不是害怕受审定罪,入狱前,他已经重病缠身,曾写诗明志: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我今不死更何待,愿早一命归黄泉。自杀后未死,侍者问起自杀动机,他倒是坦然。侍者问曰:“和尚痛否?”以手书其手曰:“不痛。”又问曰:“和尚何自割?”书曰:“七十老翁何所求!”遗言也说的非常之潇洒:倘一旦死,急择城外高阜,向南开作一坑,长一丈,阔五尺,深至六尺即止。既如是深,如是阔,如是长矣,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,长不过六尺有半,阔不过二尺五寸,以安予魄……未入坑时,且阁我魄于板上,用余在身衣服即止,不可换新衣等,使我体魄不安……即安了体魄,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……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。周围栽以树木,墓前立一石碑,题曰:“李卓吾先生之墓”。李贽绝对是一个性格巨星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非常酷的一个人。
作家李敖在《李敖快意恩仇录》里曾写道:“人物中我偏好‘性格巨星’式,像东方朔、像李贽、像金圣叹、像汪中、像狄阿杰尼斯(diogenes)、像伏尔泰、像斯威夫特(swift)、像萧伯纳、像巴顿将军(gengeorgepatton),我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。”李贽出生在福建泉州,祖上经商,但是到了李贽父亲李白斋这一代,家里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了。但是李白斋是个侠士,乐善好施,结果家里更穷,甚至把老婆的首饰都拿去典当了。李贽是长子,底下还有7个弟弟妹妹。李贽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,所以也促使他养成了孤僻独立的性格。不过,我们现在发现,李贽的命似乎不好。嘉靖三十一年,26岁中福建乡试举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授河南共城教谕,这是一个离家千里之外的无名小官职。挨了4年,终于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。不过,几个月后,父亲在泉州死了,按照礼法规定,回乡守制。由于当时倭寇盛行,回家途中十分曲折,半年后才赶回家乡。服丧期满,他带领家室到北京,一方面是为了避乱,一方面希望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。可是,在北京呆了两年,才混到一个南京国子监教官的闲职。然而,到任第一天,他次子突然染病身亡。没过多久,祖父又死了,按照规定,又要休官守制。你可以想象,官没有当几天,时间全花在了路上。万般无奈之下,一家几口人走到河南,实在是苦不堪言,李贽无奈把妻子和3个女儿留在河南,并置了几亩地,让妻女自食其力。但是,等他4年后来找她们,女儿已经饿死两个。若不是朋友们资助,后果更不堪设想。
(二)我们还是聚焦李贽的死。李贽,也称李卓吾,卓吾是他的号;也有人叫他和尚,因为他晚年曾剃度出过家。李贽之所以风烛残年入狱,根源在于旷日持久的“耿李之争”。李贽有个非常好的朋友叫做耿定理,耿定理有个哥哥叫做耿定向。由于李贽是一个喜欢大放厥词的人,尤其在朋友之间更是收不住。让一向正统封建文人耿定向非常看不惯——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以卫道士自居,自己正统,也不允许别人思想自由,说到底,这其实也是一种变态的控制欲。李贽自然不会接受耿定向的各方面“教导”,两人经常通过书信辩论,有点后世梁实秋和鲁迅的味道。不过,显然谁也说服不了谁。万历十八年(1590年),李贽把他们互相探讨攻击的书信整理成篇,在没有征得当事人耿定向同意的基础上,公开刊印发行,即名作《焚书》。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,让耿定向非常恼火,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侮辱,于是做《求儆书》,号召自己的弟子们攻击李贽。由于耿定向官居要职,拍马屁的弟子自然很多,一时间场面蔚为大观。不过,李贽根本不吃这一套。耿定向到处造谣中伤,希望让李贽离他远点,但始终未能如意。机会终于来了,李贽在麻城龙潭湖芝佛院讲学时,不避男女,当地有个著名才女梅淡然,就投在李贽门下听讲。李贽不仅与她公开往来,而且把自己与梅才女的论道言语,收进《观音问》一书中,公开流传。机会稍纵即逝,耿定向立马以“维护风化”为名,指使歹人烧毁龙潭湖芝佛院,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。李贽被迫避寓麻城东北商城县黄檗山中。不久,罢官御史马经纶因久闻李贽大名,将他接到通州,住莲花寺。不过,关于李贽的谣言很快传到了北京。礼部给事中张问达首先发难,上书弹劾李贽,说他的著作“流传海内,惑乱人心”:尤可恨者,寄居麻城,肆行不简,与无良辈游于庵院,挟妓女,白昼同浴。勾引士人妻女,入庵讲法,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,一境如狂。又作《观音问》一书,所谓观音者,皆士人妻女也。后生小子,喜其猖狂发肆,相率煽惑,至于明劫人财,强搂人妇,同于禽兽,而不之恤。迩来缙绅士大夫,亦有诵咒念佛,奉僧膜拜。手持数珠,以为律戒;室悬妙像,以为皈依。不知遵孔子家法,而溺意于禅教法门者,往往出矣……万历皇帝一看,李贽这么嚣张,居然白天还跟妓女洗鸳鸯浴,实在是太不像话了,立马下旨:李贽敢倡乱道,惑世诬民,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。其书籍已刊未刊者,令所在官司,尽行烧毁,不许存留。如有徒党曲庇私藏,该科及各有司访参奏来,并治罪。万历三十年,万历签发了对李贽的逮捕令。当时李贽正在马经纶家养病,这时候缇骑突然到了,李贽问究竟是什么人,马经纶不忍心告诉他,说是卫兵。李贽不信,挣扎起床,明白了什么回事后,对缇骑说,“你们是为我而来的,准备门板来。”门板弄过来后,李贽朝上一睡,说,“快走,我是罪人,不该留在这个世界上。”狱中环境极苦,本来就病入膏肓的李贽身体更是江河日下,呕吐不止,他的心愿只求速死。万历三十年的三月十五日,他终于逮住这个机会举起剃头刀挥向了自己……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